《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6月4日,长沙市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为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文明体系和新旧动能转换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五大专项行动
一、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专项行动
1.实施污染防治攻坚工程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2020年,大气PM2.5平均浓度值比2017年(52μg/m3)下降23%,年均浓度值低于40μg/m3。
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到2020年,“一江六河”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
2.实施岸线综合整治工程
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
3.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完成保护区工业企业退出任务,加快建设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公园。
开展生态涵养带建设。建立以湘江、浏阳河、沩水河为主体的水系廊道网络,推进圭塘河、梅溪湖、后湖、大众垸等河湖连通工程。
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环城绿带圈建设。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4.实施农村环境治理工程
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禁止秸秆焚烧。
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专项行动
1.实施绿色考核办法
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深入实施《长沙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2.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到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60%以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万辆以上,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0%以上。
实施绿色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培育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3.深化绿色城市建设
实施“城市双修”试点,围绕15个重点片区实施“十大工程”。
积极引导绿色出行。2019年起全面供应国VI标准汽油、柴油。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200公里,建成公交专用道200公里、自行车道660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45%,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
加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建设海绵城市,市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50%以上。
4.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到2020年,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为8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5%以上。
5.创新绿色发展制度
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
三、打造新旧动能转换高地专项行动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煤炭、烟花等领域落后产能淘汰,着力处置“僵尸企业”。
加快新动能培育。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和产业链建设,着力抓好省定“五个100”项目。
进一步降成本。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融资、用电、人力、物流等成本。
2.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加大企业试点推广力度。到2020年,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为500家以上,培育50家(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10家(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专项)。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升级长沙“工业云”,形成一批国内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
培育智能装备世界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培育1家以上千亿级企业、20家以上百亿级企业,培育8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3.发挥湖南湘江新区示范引领作用
主攻五大高端制造业(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三大现代服务业(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
4.抢占新经济发展制高点
强化政策引导。出台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政策措施。
抢先布局产业。加快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与新材料、信息终端与显示器件、生物健康与基因技术、文化创意与视频技术等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加强要素供给。到2020年,新经济总量指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培育引进“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
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专项行动
1.打造创新引领城市
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为支撑,统筹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到2020年,力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加快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新建2个至3个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
浓厚“双创”氛围。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省级创新平台50家,新认定市级创新平台100家以上,新引进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
3.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育种、卫星导航、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联合攻关。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到2020年,全市新增“小巨人”企业200家以上。
4.培育创新人才队伍
重点引进培养10名国际顶尖人才、50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2000名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
5.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完善研发公共服务体系。每个园区新建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公共服务等平台。
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
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和“最多跑一次”改革。
五、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专项行动
1.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形成水陆空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智慧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道普通公路为支撑、以通用航空为补充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打造全市“1小时交通圈”。推进都市区以高铁车站、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2.协同打造国家级长江中游城市群
实施“多规合一”和城市设计等改革试点。引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建设“六大片区”,重点打造400个以街道为基础的15分钟步行生活圈。
3.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支持优势企业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投资和工程承包。
加快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城市开展务实合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发挥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优势,全面推动文化走出去。
4.持续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满足3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32万吨货邮吞吐量的运输需求。
构建口岸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打开铁路通道、水运通道,发挥中欧班列(长沙)、粤港通和霞凝港等平台的作用。
优化服务平台体系。全面建成“单一窗口”,全面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5.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扩大对外贸易。加快建设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加强对外招商。积极吸引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地区总部入驻。
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