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专访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滔:释放“技改红利” 加速长沙“智变”
7月6日,《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重磅出炉,引发企业热烈反响,长沙智能制造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长沙发布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对长沙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性?企业将享受怎样的政策红利?7月16日,市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滔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畅谈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若干政策在长沙落地后的新愿景。
记者:为什么要发布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政策?
黄滔:近年来,面对汹涌而来的智造浪潮,我们要想继续保持优势,就必须全面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发布了《若干政策》,重点关注和支持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和工业企业的智能化(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作。其中,长沙将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对采购本市开发的工业软件和本市生产的智能装备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且有明显质效提升的,按采购价格的30%给予采购企业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经试点企业购买采用的系统解决方案组织专家评审,按照每个系统解决方案深度与费用高低给予服务商5万至20万元奖励……在全国已有的类似做法中,《若干政策》可以说是含金量最高政策之一。
记者:长沙发展智能制造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黄滔:自2015年至2017年底,长沙共有20个企业、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数量居中部省会第一。2018年,又有一批即将获批国家级试点示范。可以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推进智能制造“长沙模式”。
为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长沙创新载体平台,建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作为全市智能制造推进机构,将为全市所有试点企业开展全免费的拉网式智能制造初步诊断与指导。联合湖南大学、深圳固高科技等高等院校、企业共同组建长沙机器人研究院,推动机器人集成、关键零部件攻关。联合航天科工成立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推动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成立智能驾驶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院、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天仪研究院等一大批产业链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
将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突破口,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促进产业链整体向智能化转型。
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原则,制定出台《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持续推进企业试点示范。在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示范带动下,长沙许多企业开始主动推进智能制造,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与“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智能制造新局面。
记者:《若干政策》的出台对长沙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性?
黄滔:只有实现“大范围产业智能化”“大规模智能产业化”“智能制造产品与技术市场国际化”,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率先实现智能化转型的企业,这两年来发展态势很好,并开始实现智能化工厂和产品国际化。拿三一重工来说,其2016年就有40%左右的收益来自海外。
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一是要产业智能化。产业智能化长沙做得较早,我们在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建设。2016年有230家企业,2017年又推了100家,三年以后要达到530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示范车间)的规模,这53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产值预计将占长沙的50%以上;二是智能产业化,通过智能制造带动上下游软硬件的开发;三是推动智能产业“走出去”。
记者:《若干政策》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黄滔:《若干政策》智能化技术改造不仅有助于企业缓解技工短缺、环境承载力有限等困境,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创造更大的先进产能,还将拓展产业链,带来集约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工业制造将逐步走向智能化、高端化,越来越多的“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将在长沙出现。
毫无疑问,“技改红利”将让长沙工业转型升级的步子大起来、快起来,激励传统制造业实现突围,实实在在地推动长沙制造业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
相关链接:http://csgy.changsha.gov.cn/XXGK/zcfg/zcfg_flfg/201807/t20180712_2274988.htm